像南方傳媒這樣,以上市融資為契機,突破企業現有格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版發行企業還有很多。截至2016年2月,新聞出版上市公司有四十余家。而在這四十多家上市公司中,以圖書業務為主的出版類有10家,包括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物發行類上市公司有5家。
十年間,資本版圖漸次展開
2006年3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全面鋪開。同年7月,原新聞出版總署出臺了《關于深化出版發行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積極推動有條件的出版、發行集團上市融資”。而在這之前,已有一些報社投資的涉及報紙廣告、印刷、發行業務公司實現了上市。在這一背景下,2006年10月17日,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借殼華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華聯超市”上市,成為首家在境內證券市場上市的國有出版物發行企業;而2007年5月30日,四川新華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境內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出版物發行企業。
2007年12月21日,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范軍認為,它標志著遼寧出版傳媒成為首家“內容+廣告+發行+印刷”“打包”上市的出版類企業,就此,我國新聞出版企業進入了編印發貿全產業鏈的新階段。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副司長李建臣說:“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標志著我們黨和政府對出版行業和出版規律的認識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對出版業、傳媒業乃至整個文化領域寄予了新的期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認為,上市出版企業的快速和健康發展,為2009年《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頒布和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做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基礎。”因為此前從未有過出版企業IPO上市,所以“出版傳媒”這個特殊的股票簡稱、“601999”這一特殊的股票代碼,均被北方聯合出版集團摘得。
除國有出版企業上市外,民營書刊發行業也不甘落后。美國當地時間2010年12月8日,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10年12月15日,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民營書刊發行業第一股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以金融為杠桿,撬動圖書出版發行業
有業內專家提出,當前,誰與資本市場結合得更好,誰的發展勢頭將會更強。出版發行企業上市,無疑是實現資本運作、規模效益倍增的一條捷徑,對圖書出版發行這一相對封閉、市場割據的行業來說,上市的優點是明顯的。
范軍認為,出版發行企業上市有幾大好處:首先,能夠上市的公司均為行業內的翹首,上市之前也都要經過證監會的嚴格審查,上市對推動出版企業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有著積極的意義;其次,企業打開了融資渠道,從股市中募集了大量社會資金,有利于實現兼并重組和收購,為企業發展插上了資本的翅膀;再次,上市公司是多元化資本,上市之后出版企業的運行置于社會的監督之下,從而真正提升出版企業的管理水平,最終將出版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也能更多地吸引到優秀的人才。
“上市之前,有的出版發行企業總資產和營收不過十多億元的規模。當時許多人認為提出上百億元的奮斗目標近乎天方夜譚。”李建臣說:“可是幾年之后,不僅一大批出版企業突破百億元,而且有些已經突破兩百億元。”
對于整個圖書出版發行行業來說,企業上市也有著相當積極而正面的作用。李建臣說:“通過上市融資和兼并擴張,使出版業對經濟和金融的認識逐步加深,對融合發展的體會也日益深刻。上市企業的科學化運營和規范化管理,一方面對國內其他出版企業具有標桿和示范意義,能夠帶動整個行業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從全球視野看,也使我國出版企業在國際舞臺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