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這種影視劇與電子書的聯系一下子變得明顯了。當時《匆匆那年》上映,我們平臺的下載量瞬間突破100萬冊。”掌閱科技創始人賈生亭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這種趨勢還會繼續。
影視劇提升電子書閱讀量
在掌閱平臺上,最多一天有10萬人同時閱讀《寂寞空庭春欲晚》,盡管這是一個知名IP(知識產權),但在電視劇播出前,這部書閱讀量并不高。
《花千骨》也是如此。在電視劇熱播前,盡管已經是宣傳期,電子書平臺上的《花千骨》原著小說每日閱讀次數為4萬~5萬次,與熱播期間的日均幾十萬次根本無法比擬。
“影視劇熱播期間,后臺讀者的留言幾乎都是影視劇的內容。”賈生亭說,雖然之前這些電子書也有一些粉絲,但熱播后,這些電子書達到50萬冊甚至100萬冊的下載量。
“40%看電子書的用戶對電影也有著很大的興趣。”賈生亭認為,文字與影視的高度契合,使得電子書與影視的合作得到更大的效果。
電子書充當影視劇媒介
在影視劇宣傳期間,電子書平臺也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賈生亭透露,在2015年,掌閱與熱門影視劇同步的電子書數量在100部左右,覆蓋了市場99%的熱點影視。“通常制作單位會通過明星在掌閱發布影視資訊,同步銷售作品。掌閱的開機廣告推送的影視內容資訊,點擊量都在500萬次以上。此外,掌閱用戶還可以通過掌閱電影功能直接購買電影票。”此時,電子書平臺已經具備了影視劇媒介價值。因為,“一部電影和一本書的區隔,本來就不是那么明顯。”賈生亭說。
具體來說,在影片上映前,可以把同名小說重新包裝,重點推薦出來,不僅加上電影的海報,還要加上主創人員的互動視頻,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這部電影背后的原著。當然,如果沒有同名小說,也可以通過劇本改編成小說,給予用戶更多的信息。從之前的合作效果來看,影片發行方對電子書平臺的價值和效果是十分認可的,用戶也樂見各種熱門影片在電子書平臺的促銷互動。
亞馬遜方面則認為,如果影視劇非常火熱,電子書平臺也可以借勢。“我們的目的是和出版社一起,讓作家接觸更多讀者,所以我們不會放棄這種借勢。”亞馬遜Kindle中國內容產品管理總監顧凡這樣說道。
熱播過后電子書仍受追捧
幾乎每一部熱播劇都會帶動同名電子書的熱銷。但熱播劇總是有時效的,熱播期過后,電子書是否還會暢銷?對此,賈生亭的答案是肯定的。
“相比普通書,熱播影視劇同名電子書有足夠大的能量,在熱播期過后依舊能保持穩定的銷量。”賈生亭舉例說,之前同樣熱播過的《女相:陸貞傳奇》《蜀山戰紀》《秦時明月》等,其同名電子書現在繼續在掌閱銷售,成績也很不錯。“凡是有過影視化作品的優秀內容是可以有長尾效應的,尤其是名著。影視化產品只是文化生態的一部分產品形式,其聚焦性高,加上文化產業高速發展,使其成為大眾最樂意接受的文化消費品之一。這不僅會帶動電子書銷量的提升,還會帶動整個文化生態的前進,促進更多文化產品形態和商機的出現。”賈生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