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描關注
    紙引未來網公眾號

    紙引百科-訂閱號
  • 紙引未來網紙張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電話: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抖音掃碼關注

  • 掌上紙引未來

    微信掃碼

    紙引百科-手機版首頁

    手機版

    紙引百科-紙引行情

    紙引行情

    紙引百科-紙引匯采

    紙引匯采

    紙引百科-智慧熊

    智慧熊

 積分商城 商務中心 |
紙引未來網
快速找貨
紙引未來網-智慧熊小程序

紙引行情-小程序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各地兩會透露文化產業發展布局路徑熱點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04??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
核心提示: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各省市區在剛剛落幕的各地兩會中交出了一份過去5年文化改革發展的成績單,也對未來的文化改革發展擬定了路線圖。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公共文化服務填平補齊以及體制機制改革,成為各省市文化改革發展布局的重要著力點。

  提質增效強品牌釋放文化產業活力

  文化產業“十二五”期間高速發展,“十三五”期間將在區域經濟及特色化發展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換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多省市將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尤其是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予以布局。根據內蒙古、山西、山東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文化產業在過去數年中均呈高速發展態勢。如內蒙古“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復合增長18%;山東省年均復合增長17%,達到2370億元。在經濟環境整體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文化產業成為耀眼的增長點,在整體國民經濟發展布局中的地位明顯提高。如甘肅省提出“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各級政府抓現代服務業的首位工程,努力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25%。”“十三五”規劃期間文化產業也將在區域經濟和特色化發展等方面產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指出,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西南大通道及環渤海經濟圈的提出,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更將使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得以全面深化和突圍。

  以何為抓手提高文化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和質量?多省市在塑造本省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今年各省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亮點之一。

  例如北京市提出“挖掘古都文化,傳承京味文化,支持民族戲曲藝術、傳統工藝美術發展,抓好經典出版、優秀典籍整理等工程,在城市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發揮地方志資源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省提出“實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福建省提出“繁榮發展八閩文化等特色文化,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

  在旅游、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文藝精品創作及古籍整理等方面,地方特色“品牌”建設成為其強調的重點。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從總體上來說,各地都很重視文化產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怎樣讓本地的特色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體現,對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開發提到了更高的層面上。”

  各地的報告給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路線圖,但是具體的實施仍然需要改革與創新,如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等都需要理順。有專家指出,“目前從各省規劃上來看,推動文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如何推動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從理念到目標到具體的重點項目的提出和推進,可選擇的路徑比較薄弱。例如很多地方都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可用什么方式參與呢?有的地方建博物館,有的地方建公園,有的地方開論壇。‘一帶一路’并不是回顧過去,去論證曾經作出多么偉大的貢獻,而是要規劃出下一步怎么做,通過什么方式來做。”又如很多地方搞古鎮開發,但缺乏文化旅游、文化娛樂的體驗性項目,對文化產業的創意和體驗的本質性和產業鏈的思考還較弱。

  多元融合  創新文化發展機制

  文化與科技創新的融合,與多元產業的協同發展以及結合“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供給側改革”等發展潮流等的創新也是今年各地兩會的亮點。但不同地區發展程度各異,其規劃重點及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把握也不盡相同。

  范周指出,融合是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方式,如果說“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取得的成效是一種探索,那么“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協同作戰”、“融合發展”將成為中流砥柱。

  2016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發展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湖南省提出:“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互聯網技術促進文化產業內容、形式和業態創新,支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建設。”陜西省提出:“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改善供給側結構,深入發掘歷史人文資源,系統打造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大遺址保護、自然山水、絲路文化、文藝陜軍等文化品牌。”北京、河北等省市提出了促進“互聯網+”服務于各大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是很有遠見的規劃思路。

  由于資源稟賦的差異,各省市尤其是東部和西部諸省市在文化發展規劃上的路徑選擇差別較大。西部對旅游以及與此相關的民俗及傳統文化比較重視,而東部省市如上海、江蘇等地對于新媒體、互聯網更加用力。“經濟越發達、文化產業做得越好的地方,其規劃、愿景和產業發展的形式與產業發展趨勢結合得更加緊密,文化產業發展比較弱的地方,對傳統文化、旅游與文化融合的意識加強了,但是在產業的把握上還是落后一些。”這一點在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上體現得比較明顯。陳少峰表示,“很多地方推動傳統文化發展,一種手段是傳承,一種手段是產業推動,目前主要以保護和傳承為主,產業推動比較弱。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領域現在還缺乏有效的辦法,多數還是搞一些仿古、保護為主,缺乏傳承創新,與產業結合,跟地方其他產業整體聯動,缺乏跨界的整合能力。如旅游演藝作為一種新產業,可以融合傳統表演,但不能僅僅用傳統表演代表特色文化產業,傳統表演也需融入現代要素。”

  可喜的是,目前有些省市已經意識到相關問題,并計劃進行相應的布局。例如云南省在發展理念上提出“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實現優質高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大健康、文化創意和高端旅游業、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積極發展分享經濟,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行穩致遠。”就是以“大文化”的思路,將文化產業發展與金融、健康、時尚甚至農業相結合實現融合發展。

  填平補齊  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將基本實現標準化及均等化,并將推動實現其現代化、社會化、專業化等。國有文化企業的轉企改制、合并重組、新型媒體集團的組建,發展網絡文藝等新興業態等都將給體制機制帶來新亮點。

  自十六大啟動文化體制改革以來,“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歷年文化改革與建設的重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及其子項“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是對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概念的深化與拓展。今年相關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及《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草案(稿)》,為未來數年各省文化事業建設奠定了基調,即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并推動其現代化、社會化、專業化等。“填平補齊”是各省文化事業建設的基本思路,部分省市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在公共文化服務提升方面也頗有亮點,如以一些博物館、圖書館或智庫等大項目建設或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上海市提出“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規劃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大歌劇院,建成世博會博物館、國際舞蹈中心等一批文化設施,建立健全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機制。公共文化服務云整體上線運行。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機制,推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全部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廣東省提出“實施基層公共文化場館提升工程,以總分館形式加快縣鄉圖書館、文化館改造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辦好文化惠民品牌活動,強化公共文化流動服務。加快建設‘廣東公共文化云’。”

  在體制機制改革上,建設新型媒體集團,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網絡文藝等新興業態等都是今年亮點。例如北京市提出:“出臺深化市屬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兩個意見,制定實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大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扶持力度,抓好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等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業態,創建國家文化金融合作試驗區,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北京市已專門組建北京新媒體集團。上海市也提出,“建設新型媒體集團,實施文藝、新聞、出版等文化人才培養計劃,設立名家大師工作室,實施文藝創作新品、優品、精品扶持計劃,發展網絡文藝,推出更多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河南省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壯大大河網絡傳媒集團,完成省廣播電視臺、廣電傳媒控股集團組建。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深化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內部管理機制改革,完善國有文化企業資產監督管理機制。”

  北京新元文智集團董事長劉德良認為,“2013~2015年,產業資本在發生重大的作用,文化企業在主板創業板上市、并購重組以及400多家文化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給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未來要推動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應在市場體系方面進一步加強。同時,在市場資源配置和流動方面,政策要進一步放寬,調整不符合產業發展和時代潮流的舉措。”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