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是怎樣制造產品的?
首先,要明白3D打印瓦解大批量制造說法的支撐點在哪兒,我們先了解一下二者的區別。
從核心上來說,大批量制造的重點在于規模——制造成本往往會隨著制造量的增加而減少,傳統機械設備的優勢就在于一次投資,便能帶來相同物品高效率的生產。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規模效益”。
雖然規模效益所帶來的經濟增收相當可觀,但同時大批量生產也存在一個根本性缺陷:只有當產品完全制造完成時,才能開始售賣。雖然市場預測報告和優秀的銷售團隊能夠幫助制造商們完成訂單決定,但是仍有30%的制成品成為了廢棄物。
在這些產品被送往垃圾填埋地的路上時,制造商們又開始了下一輪生產,陷入了能源,原材料,人工成本浪費的死循環中。
大批量生產VS 3D打印
與傳統制造有著根本上的不同,3D打印是自下而上的。從成本來說,增材制造不需要標準化的模具,它可以實現完全的定制化或者個性化產品,這與標準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一樣的。
不過,3D打印產品在價格競爭力上的確比不過大批量產品,至少從現在的局勢看是如此。然而,與傳統制造庫存積壓不同的是,3D打印是按需生產的,并且在當地就可以完成。這意味著不存在庫存,運輸,甚至浪費等問題。
從以上對比中,你看出什么來了?3D打印和大批量制造,究竟誰更勝一籌?大家心中應該各有思量。
3D打印并非終結者
毫無疑問,大批量生產在大規模標準化產品制造方面的優勢是不可否認的,當下的3D打印技術無法在價格甚至質量上與其相比。對于3D打印來說,它的真正優勢在于:按需制造,個性化,以及設計的復雜度,而這些元素對于很多大批量制造產品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可以預期,未來大批量制造仍會是大多數工業優先選擇的工藝。
而3D打印更多地應用在時尚,航空,醫療,食品等行業,為其制造傳統工藝實現不了的產品。因此,3D打印最大的意義不在于是否能取代大批量生產,而是引進一種全新的產品類別。
這些產品包括新百倫3D打印定制跑鞋,3D打印定制服裝,3D打印個性化藥片等,雖然可以預估它們的成本和價格都不會很低,但無疑將會開啟一個全新的市場。歸根結底,3D打印和傳統大批量制造之間不存在誰把誰消滅的說法,二者有各自的優勢,在未來也會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