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對文藝工作的重視和舉措,讓我們看到了文藝繁榮發展的希望,切實感受到文藝新時代即將到來的信號。”當代雜志社社長孔令燕的這番話激起文學報刊從業人員的共鳴。大家認為,在繁榮文藝的大背景下,文學報刊的編輯必須以百倍的努力,像守衛自己的家園一樣守衛文學報刊,像尊重自己的衣食父母一樣尊重讀者、作者?!度嗣裎膶W》主編施戰軍強調說,文學報刊編輯應該堅持敬畏之心,孜孜不倦地追尋原創好作品,以最大努力不斷向讀者推送精品力作。
市場沖擊迫使許多文學刊物紛紛改制,緊隨其后的互聯網數字化的沖擊,使曾經受人仰慕的文學刊物只能在夾縫中生存。面對嚴峻挑戰,文學何為?文學報刊何為?北京文學雜志社社長、主編楊曉升舉例說:“這些年我曾不止一次地被問及作為文學期刊的主編是否感受到來自網絡文學的壓力和沖擊,每一次我都給予否定的回答。網絡文學雖然不乏好看的作品,但網絡文學的發表因為沒有門檻,難免良莠不齊,而文學期刊上的作品,都經過了文學期刊的編輯層層把關。”
在《芳草》主編、作家劉醒龍看來,《芳草》之所以廣受好評,在于不迎合低級趣味,不以經營業績作為成功的標志。他說:“文學之所以被稱為藝術之母,就在于承載著不可或缺的文化血脈。在這個創新的年代,對文學雜志來說,最大的創新不是制造噱頭,而是回到正軌,推出更多新秀和精品,這才是文學雜志存在下去的根本。”
文學期刊編輯善于發現并扶持文壇新人,培育文壇名家,才能源源不斷地推出精品力作。對此,《作家》主編宗仁發說:“尋找經典作品,尋找偉大的作家,創造中國精神,我們的雜志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
當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對話、互動的語境正在形成,海外讀者同樣迫切想要了解中國文學,因此文學期刊不僅要關注國內市場,還要努力開拓國外市場。施戰軍介紹說,《人民文學》就推出了以英文版《路燈》為主打的外文版本。此外,《人民文學》還推出過法文版、意大利文版、德文版等。“這有助于讓海外讀者了解中國人的情感、理想、想象力、文學能力,并構建起中外文學的對話、溝通、互動。”施戰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