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描關注
    紙引未來網公眾號

    紙引百科-訂閱號
  • 紙引未來網紙張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電話: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抖音掃碼關注

  • 掌上紙引未來

    微信掃碼

    紙引百科-手機版首頁

    手機版

    紙引百科-紙引行情

    紙引行情

    紙引百科-紙引匯采

    紙引匯采

    紙引百科-智慧熊

    智慧熊

 積分商城 商務中心 |
紙引未來網
快速找貨
紙引未來網-智慧熊小程序

紙引行情-小程序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產業革命呼喚“新東莞模式”:智能裝備制造業風口已至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9??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
核心提示:
18日—21日,首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在東莞市厚街鎮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意大利、瑞士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00家知名企業參展。

  革開放30多年來,東莞從農業縣躍升為國際制造名城,“東莞速度”一度令人驚嘆。而隨著中國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逐步推進,東莞再次站在了“機器換人”和智能裝備輸出的雙重“風口”上,如何在產業革命新時代孕育出“新東莞模式”,實現從“東莞制造”到“東莞智造”的升級,是這個時代給東莞帶來的新命題。

  東莞把握智能制造契機     當下,智能制造趨勢勢不可擋,市場潛力不可限量。東莞作為中國傳統的制造業強市,也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先行城市,能否在產業革命新時代把握這一趨勢并加以利用,對于產業轉型升級來說至關重要。     近年來,憑借著深厚的產業基礎,東莞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涌現出拓斯達、伯朗特、艾爾發等代表性企業……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東莞已擁有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約400家。從行業分布看,這一產業涉及數控加工機床、機器人裝備、電子工業專用裝備、紡織裝備、制鞋裝備、線纜裝備、包裝印刷裝備、塑性成形與加工裝備和家具制造裝備等十多個行業。就產業布局而言,東莞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已形成了區域性集聚,其中以長安、塘廈、松山湖、大朗、虎門依據各自鎮街的產業特性,布局最具特色。最值得關注的是,松山湖是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力量集聚區,正著力打造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匯集了機器人領域的專業人才。     針對于此,東莞果斷認清形勢,結合自身實際,對全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進行調研摸底,研究制定了《東莞市關于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編制出臺《東莞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強化產業發展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自己的智能化制造的道路。     “機器換人”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     作為國內機器人產業先行城市,智能裝備業的蓬勃發展為東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探索“新東莞模式”提供了產業基礎。從2014年開始,東莞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扛起“機器換人”大旗,創新地出臺一系列針對性扶持舉措鼓勵企業大范圍進行“機器換人”。     2014年,東莞市政府出臺《東莞市關于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東莞市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計劃(2014-2016年)》和《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構成東莞的“機器換人”政策體系。2014—2016年,東莞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預算2億元資助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在東莞市電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鞋業、化工、物流等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企業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全面推動實施“機器換人”。     據統計,自2014年9月至今年10月,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的678個有效項目,總投資達55.39億元,新增設備儀器22576臺(套),其中莞產設備占15.55億元。申報項目數量遠超過去10年技改資助項目的數量總和。項目涉及東莞市五大支柱產業及四個特色產業,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這兩個支柱產業的項目最多,特色產業中則以包裝印刷業的項目最多。     “機器換人”效果立竿見影。今年1—9月,東莞全市工業技改完成投資額169.8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1,拉動工業投資增長37.8個百分點。     據估算,上述所有“機器換人”項目完成后,相關企業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64.9%;產品合格率平均從88.04%提高至94.42%,可減少用工40959人,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0.6%。     “機器換人”成為東莞工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提升的重要舉措,也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動東莞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而對企業而言,“機器換人”意味著企業用人成本的降低,但更為關鍵的是對企業生產工藝的提升和人才結構的提升。     像鳳崗鎮嘉輝五金塑膠的沖壓車間,實施“機器換人”后,燒焊車間的性價比越發凸顯。除了解決用人難、留人難等問題外,該企業發現“機器換人”使得研發一套聯機智能操控系統變為可能。     車間里所有機器人手臂和沖床設備都可以利用這套程序生成數據,進行柔性連接。如今,只要一臺設備出現故障,不僅馬上可以提醒后臺監測人員,還可以智能地啟用新方案,繞過故障設備繼續生產。這為企業帶來的不僅是“質變”,更是“智變”。     產融結合助力智造裝備產業騰飛     然而,要讓“東莞制造”向“東莞智造”轉變,從而惠及制造業轉型,這需要體量龐大的資金作為匹配。如何讓政府與民間形成合力,實現產業與金融的結合,是東莞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從德國、日本這些國家的經驗來看,“機器換人”之所以能在制造業普及,融資租賃這一資本運作方式幫了大忙。東莞的中小企業眾多,中小企業由于資信和資產結構等問題,往往很難從銀行直接獲得貸款融資升級設備。若把融資租賃視為“機器換人”的標準配置,不僅有利于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還有利于解決企業對智能裝備更新換代的主動權。     目前在融資租賃方面,東莞主要是通過“省市共建專項資金”,來撬動金融機構支持制造業智能裝備升級。具體做法是,省財政每年撥款1億元主要用于中小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貼息補助,市財政每年匹配1億元主要用于設置融資風險池。東莞將通過融資租賃補貼、融資租賃風險補償和融資租賃業務獎勵等多項措施,推動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以及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升級,從而達到政府、企業、融資公司和擔保公司多方共贏。     日前,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在接受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采訪時還表示,東莞市將與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出臺融資租賃計劃,明年起中小企業可通過融資租賃參與“機器換人”。與此同時,東莞市政府有關部門聯合深圳市睿德信投資集團,以有限合伙的形式成立機器人股權投資中心,亦即東莞首個專門針對制造業智能裝備的產業基金。     以“政府引導、多元出資、專業管理、市場運作”的模式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創業投資,一方面可以使有限財政資金在效力和額度上得到雙重放大,促進實現產業資源、資金力量、技術創新的有效配置和集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東莞成為與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連接的、在全國有示范意義的、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的重要投融資區域,這對于東莞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具有現實和長遠的雙重意義。     工業設計提升智造核心競爭力     此外,要實現從“東莞制造”到“東莞智造”的轉變,提升東莞制造業的工業設計水平,也是一個必然的選項。     由于歷史原因,東莞的制造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微笑曲線”底部,無品牌、無設計的中小制造企業為數者眾,他們對工業設計的認識長期不夠重視。處于“微笑曲線”底部的企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中只能維持較少的利潤,且可替代性較強。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有模式下的企業利潤進一步被壓縮,這對于東莞的制造業是一個現實的挑戰。而在產業鏈的“微笑曲線”中,工業設計作為前端技術,可以架起生產和研發之間的重要橋梁,從而提高東莞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智變”。     “很多人以為,工業設計就是設計產品外觀,其實不然。在產業鏈中,工業設計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東莞市布魯斯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靖云說,把產品做美觀、漂亮,是工業設計最簡單的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怎樣讓產品方便、實用、科學,更符合人機工程學,怎樣更具備賣點,就需要工業設計來挖掘。因此,工業設計是做硬件設計的,沒辦法做內部核心軟件。“技術差不多,品牌差不多,產品千篇一律,那么大家就只能打價格戰。但是通過設計出更漂亮、更實用、獨一無二、超越消費者期待的產品,企業就有了定價權。”劉靖云說,在工業設計領域有個估算:每在工業設計上投入1塊錢,平均會帶動1.7萬元的銷售收入。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他們對工業設計重視和投入高,像通用、飛利浦、老板等品牌,已將工業設計運用到了極致。     東莞市一直鼓勵工業設計與制造業融合,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已進入第11個年頭,今年起將更名為DiD Award(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獎賽,截至目前,已征集到各類工業設計作品3255件。     “設計眾包”是本屆工業設計大獎賽新增設的專題設計活動,主要圍繞消費類產品開展外包裝設計,參與企業以東莞市支柱及特色產業代表企業、“東莞老字號”企業為主。據主辦方介紹,“設計眾包”的關鍵是對接模式的轉變,由以往“設計成果—產業承接”的對接模式,轉變為“產業需求—定向設計”,由企業提出設計要求,企業自主評選出中標設計方案并承諾對中標設計方案實施量產。     大數據透析東莞制造業     2014年,東莞全市生產總值5881億元,同比增長7.8%     2014年,東莞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93.5億元,增長8.8%     超百億企業9家,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完成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實現東莞市500億企業零的突破     2014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48.38億元,同比增長16.9%     2014年,五大支柱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03.81億元,同比增長10.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9.6%     2014年,先進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219.54億元,同比增長13.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53.31億元,同比增長16.3%     2014年,東莞市擁有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約400家,從業人員約550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約200億元     2014年全市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8.6%,2015年1—9月,東莞全市工業技改完成投資額169.8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1     專家前瞻     嘉賓     ●中國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     ●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明     裝備制造業需要長時間的培育     問:在戰略思維上,發展裝備制造業和傳統制造業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可以如何應對中國智造新的發展趨勢和格局?     李明:傳統制造業與裝備制造業間最大差距在于科技實力。傳統制造業大多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裝備制造業依靠的是高新技術和高端裝備的競爭優勢。相對而言,裝備制造業處于更深的層次,可對傳統制造業予以改造和提升。     石勇:裝備制造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需要依托更深的產業基礎,要經歷長時間的培育。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的發展基礎和產業資源,合理推動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尤其注重依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和市場特點,推動裝備制造業細化發展和深化發展,最終實現裝備制造業和用戶產業的聯動發展。     從系統層面構建東岸裝備制造業發展新優勢     問:對于廣東的智能裝備產業來說,珠江西岸先行發展,珠江東岸迎頭趕上。那么,珠江東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下一步的建設,您有何具體建議?     李明:針對珠江東岸產業帶內部建設,政府要不斷引導,針對各個發展重點,進行政策、技術、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的適當傾斜;進一步鼓勵及盤活民間資源,推動各企業更高速穩健發展,形成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石勇:珠江東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具有較強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珠江東岸先進制造業發展應進一步走向開放式發展,加強對全球高端資源的整合。     其次,進一步推進兩個“IT”(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另外,實現互聯發展,抓住一些產業智能升級的重大機遇,實現金融、制造、創新、商業等重要系統的群體性、協同性突破,從而從系統層面構建東岸裝備制造業升級發展的新優勢。     爭取成為智能制造裝備和技術創新的主戰場     問:在珠江東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建設中,東莞目前在相關產業具備一定的基礎,在產業帶建設中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石勇:我認為東莞應該爭取成為智能制造裝備和技術創新發展的主戰場。裝備制造業分為需求資源和技術資源兩個端口,兩端要進行對接,才能實現產業鏈和價值鏈。     目前,東莞的五大支柱型產業中,許多企業都具備自動化改造和“機器換人”的需求,以需求引導供給,促進技術提供方和需求方深入共同協作。因此,東莞市政府和企業應順勢而為,做強做大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讓兩端“資源”聯通,釋放出更強大的“電流”。     在全球產業鏈中具有競爭力     問:近些年,全球掀起新一輪制造業回歸熱潮。東莞已大規模實施“機器換人”,那么,同樣都是采用“機器換人”的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東莞制造業是否已不具備比較優勢?在全球產業鏈中,東莞智能制造產業該扮演什么角色?     李明:在全球產業鏈中,東莞智能制造產業將扮演著典范引領的作用。為引導傳統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東莞大力推動“機器換人”,再通過生產效率的提高、勞動成本的降低,使東莞在綜合成本上始終保持在全球適度的競爭力。     石勇:歐美國家雖然在金融危機后實施了再工業化戰略,但是由于此前長期的外包戰略,“產業公地”受到侵蝕,許多產業在短期內不具有自行生產的基礎,這給中國的制造業在短期內調整優化提供了一個“準備期”。     另外,關于機器人的使用,并不是簡單的“拼成本”,機器人投入到制造環節,也同時需要企業的設計開發環節、銷售服務環節的優化革新和變革性的調整,從而帶動價值鏈條整體躍升。因此,機器人的使用只是東莞等工業城市產業鏈升級的切入點。     東莞應打造全球性的產業鏈網絡     問:在東莞的智能制造裝備業中,存在上下游企業不配套、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人才不足、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未來該如何解決?     李明:從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角度,解決東莞目前的難題。首先,政府部門要有效引導,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配套設備等各方面做好傾斜;其次,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的組織集聚作用,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全方位一站式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各項問題。最核心地調動企業創新動力,鼓勵和引導企業自身形成良性、創新、競爭的產業發展鏈。     石勇:東莞應打造全球性的創新網絡,要善用外力,積極開展戰略部署,優先布局一些關鍵節點。東莞可利用一些先進的工具,如通過技術路線分析,在一些關鍵方向多走一步。     另外,在人力資源方面,實現機制的創新,給予人才更多發揮空間;從零部件和基礎技術方面,采取政策的創新,給零部件企業多一些市場空間,或者可為國產零部件提供一條“快速通道”。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