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是一個跨界創業者
阿里巴巴、百度、京東、滴滴打車、大眾點評、餓了么等這些走在互聯網時代最前沿的中國公司,他們印刷宣傳品、不粘膠logo等市場營銷物料都選擇什么公司制作?“基本上有名的互聯網公司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的覆蓋能達到80%左右”,陽光印網創始人、CEO張紅梅說,“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全國物料分發能力、價格透明、印刷質量有保障、價格低于傳統印刷廠20%左右、交付有保障,這么多優勢為何不選我們?肯定選我們啊”。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陽光印網也受到了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軟銀、齊心、集富亞洲都成為陽光印網的投資人。面對印刷行業萬億市場,張紅梅堅信,她一手打造的“互聯網+”印務平臺,將會顛覆傳統的銷售員“刷臉”模式。
揭秘:一家沒有印刷廠的印務平臺
美國的Vistaprint、日本的Printpac等互聯網印刷企業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在德國互聯網印刷已占本國印刷市場份額20%—30%。陽光印網也是把傳統的印刷業務搬到互聯網,形成“線上整合零散訂單,線下實現印刷服務閉環”的商業模式。
陽光印網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是個輕資產的平臺,旗下一家印刷廠也沒有。但它又在全國覆蓋200多個地市,有3000多個簽約印刷廠家,每日可接到3000多個訂單,而處理這些訂單只需要十多個人就可以完成。
購買印刷服務的最終客戶只與陽光印網打交道,他們選擇品類、印刷數量、送貨時間、支付后,等待收貨即可。陽光印網通過強大的IT系統整合當日的訂單信息,自動分類派發給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印刷廠,再根據系統提示,發送快遞或物流,或者自運營車輛送貨。
陽光印網的最大領先優勢是其強大的后臺系統,通過后臺系統,陽光印網可以整合供應鏈資源,高效處理訂單、合理優化流程派發訂單,并預測印刷效果、監測印刷質量。
此外,陽光印網在全國的物流網路,對于大型集團企業,可幫助這類公司在各區域、城市分銷物料;還可為簽約客戶接入IT系統,其商品采購、財務管理等SKU(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標準化系統;印刷的產品標準化、品質統一;更為吸引人的是價格比傳統印刷企業便宜20%左右。
陽光印網今年的銷售額比去年多了8-10倍,遠遠超過投資人與管理團隊當時談話時確定的預期。
優勢:“互聯網+”令印刷成本降低20%
一般公司負責采購印刷品的人可能只有幾個,通常一名采購人員的知識面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產品都懂,讓他們知道所有品類的印刷品是有難度的。比如,一家民營公司,一年大概有1億-2億元印刷品的采購量,但只有2個人負責管理此事,與三四個廠家合作十幾年了,這種情況下,印刷品的供應雖然穩定,但這家企業的議價能力卻是很弱的。
而對致力于打造專業化的印刷品及市場營銷類物料采購平臺的陽光印網來說,所有的SKU都有專業人士負責,他們知道什么樣的工廠、什么樣的供應商能夠印刷什么、什么產的設備最合適、什么東西在什么廠家印刷是最便宜的。
“名片在圖文店低于30元/盒價格的很少,陽光印網每盒16元,而其實成本只需4元。”張紅梅認為,對于用戶來說,就是幫企業省很多錢。因為互聯網的模式可以把每日集中起來的訂單做成“團購”,這個有點像滴滴拼車的道理,都要從A點到B點,同道的人拼車均攤成本就便宜了。其他的產品也是一樣。同品類的集中到一家去供應,所以會有更便宜的價格。
此外,每一個城市的供應商都是很難“砍價”的,而他們可以在陽光印網的后臺系統中“團購”,系統自動生成更低的優惠價。張紅梅說:“我們在全國有3000多家合作的供應商,到年底可能會達到10000家,當這個基數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的議價能力和供應能力都越來越強。”
“我想說企業如果選擇我們,一方面是顯性成本的降低,還有一種隱性成本的降低。”張紅梅表示,所謂顯性成本是指采購的價格比市場價格低20%;隱性成本則在于公司可以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還可以對接公司的IT系統,增加工作效率。
探因:核心競爭力來自“后臺系統”
陽光印網每日有來自中小企業的幾千訂單。看上去紛繁復雜、雜亂無序的訂單,實際上在企業勾選產品的同時,陽光印網的后臺就已開始幫助做標準化了。比如說,同樣的紙張、同樣的地區、差不多數量等都是可能被標準化的參數。陽光印網的后臺系統在中間做了一層很“厚”的服務。后期,供應商接收到的都是被專業化解讀過的標準化訂單。在整個平臺供應鏈上,標準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你提不出的需求,沒有技術提供不了的需求。如果你沒有想法,再強的IT技術也做不出來。”張紅梅說:“公司從2011年創辦,2012年底才上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干什么?就是在做產品標準化的系統、對供應鏈的整合、流程再造等工作”。
同時,陽光印網平臺上會根據供應商提供產品的品質是否達標、交付及時等維度進行打分和分級,分數高的供應商將得到更多訂單。
另外,針對如何保護用戶企業的商業秘密問題,陽光印網也特別重視。在陽光印網公司內部,不允許工作人員看同類競爭企業之間的訂單,比如說都是負責外賣的,團隊之間就有防火墻,系統之間是不可以看的。到了各地的工廠,印刷廠也會嚴格要求對數據予以保密。
展望:期待央企、國企成為新客戶
“央企、國企采購最該選我們,因為價格透明”。張紅梅表示,自己的團隊正在努力開拓市場,期待央企、國企也能成為新客戶。現在已經有很多用過陽光印網的民營企業老總,感受到陽光印網給他們帶來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
實際上,定制品、印刷品是一個價格不太透明、很難預測價格的產品,但這家基于“互聯網+”的平臺不一樣,所有的產品都是透明的,有明確的交貨時間。如今,央企采購也會選擇京東,張紅梅希望能用自己公司的成功案例去影響他們,而不是一家一家去“死磕”。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印網可與集團企業的IT系統做對接,所有采購直接通過信息流進入系統,都無須錄入。每個區域、城市,甚至部門,所有采購的SKU都是在網站多品類的、多SKU覆蓋的。“很多大的央企、國企、集團性企業完全可以用我們的平臺打印、購買印刷物料。”
同時,陽光印網的國際業務也剛剛起步,目前已經有上百單的訂單量,超過20多個國家的用戶,下一步將會成為一個國際化向全球進行市場營銷類物料供應的公司。
人物張紅梅:中國“互聯網+印刷”時代到來
張紅梅是一個跨界連續創業者。1992年,張紅梅創辦一家印刷公司。在1999年,互聯網剛在中國興起,她敏感地開始嘗試基于互聯網的印刷方式,但是由于當時互聯網基礎設施技術不成熟,支付系統不完善等,她的嘗試并不成功,敗下陣來。
2004年,張紅梅創辦了一家投行,主要經營資產處置和并購業務。2011年,置身投行的張紅梅始終關注著互聯網世界的發展,深入研究中國印刷業互聯網化的新途徑,經過長年對國內本土市場的分析,以及對歐美市場同類公司的商業模式研究后,張紅梅把握時機,開始籌辦陽光印網。到2012年,陽光印網正式上線,把中國傳統的印刷業務搬到互聯網上。
中國印刷行業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同時這一行業規模仍在快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10月,印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2013年相比,增長10.2%。
在張紅梅看來,印刷行業1萬多億的盤子還沒有被互聯網深挖過,5000萬中小企業印刷和營銷類物料也蘊藏著巨大市場。“這是我用互聯網方式改造印刷業的一個原因:傳統印刷業二十幾年來,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都是由銷售員‘刷臉’的模式。現在的時代應該是靠品牌、靠網絡的時代,而不是靠‘刷臉’的時代”。
“過去,傳統印刷廠去找單一大客戶,或者找幾個中等客戶,就可以活上十幾年。相信未來一定不是這樣。”張紅梅稱,未來是工業4.0的時代,是一個C2B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是通過線上、網上提交訂單,這樣的工廠,如果企業的規模不夠大,IT系統跟不上,信息流跟不上,很容易就跟時代脫節了。
張紅梅認為,印刷業一定很需要供應鏈的整合者,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更低價、更物有所值的服務。她判斷中國“互聯網+印刷”時代已經到來。
阿里巴巴、百度、京東、滴滴打車、大眾點評、餓了么等這些走在互聯網時代最前沿的中國公司,他們印刷宣傳品、不粘膠logo等市場營銷物料都選擇什么公司制作?“基本上有名的互聯網公司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的覆蓋能達到80%左右”,陽光印網創始人、CEO張紅梅說,“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全國物料分發能力、價格透明、印刷質量有保障、價格低于傳統印刷廠20%左右、交付有保障,這么多優勢為何不選我們?肯定選我們啊”。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陽光印網也受到了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軟銀、齊心、集富亞洲都成為陽光印網的投資人。面對印刷行業萬億市場,張紅梅堅信,她一手打造的“互聯網+”印務平臺,將會顛覆傳統的銷售員“刷臉”模式。
揭秘:一家沒有印刷廠的印務平臺
美國的Vistaprint、日本的Printpac等互聯網印刷企業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在德國互聯網印刷已占本國印刷市場份額20%—30%。陽光印網也是把傳統的印刷業務搬到互聯網,形成“線上整合零散訂單,線下實現印刷服務閉環”的商業模式。
陽光印網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是個輕資產的平臺,旗下一家印刷廠也沒有。但它又在全國覆蓋200多個地市,有3000多個簽約印刷廠家,每日可接到3000多個訂單,而處理這些訂單只需要十多個人就可以完成。
購買印刷服務的最終客戶只與陽光印網打交道,他們選擇品類、印刷數量、送貨時間、支付后,等待收貨即可。陽光印網通過強大的IT系統整合當日的訂單信息,自動分類派發給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印刷廠,再根據系統提示,發送快遞或物流,或者自運營車輛送貨。
陽光印網的最大領先優勢是其強大的后臺系統,通過后臺系統,陽光印網可以整合供應鏈資源,高效處理訂單、合理優化流程派發訂單,并預測印刷效果、監測印刷質量。
此外,陽光印網在全國的物流網路,對于大型集團企業,可幫助這類公司在各區域、城市分銷物料;還可為簽約客戶接入IT系統,其商品采購、財務管理等SKU(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標準化系統;印刷的產品標準化、品質統一;更為吸引人的是價格比傳統印刷企業便宜20%左右。
陽光印網今年的銷售額比去年多了8-10倍,遠遠超過投資人與管理團隊當時談話時確定的預期。
優勢:“互聯網+”令印刷成本降低20%
一般公司負責采購印刷品的人可能只有幾個,通常一名采購人員的知識面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產品都懂,讓他們知道所有品類的印刷品是有難度的。比如,一家民營公司,一年大概有1億-2億元印刷品的采購量,但只有2個人負責管理此事,與三四個廠家合作十幾年了,這種情況下,印刷品的供應雖然穩定,但這家企業的議價能力卻是很弱的。
而對致力于打造專業化的印刷品及市場營銷類物料采購平臺的陽光印網來說,所有的SKU都有專業人士負責,他們知道什么樣的工廠、什么樣的供應商能夠印刷什么、什么產的設備最合適、什么東西在什么廠家印刷是最便宜的。
“名片在圖文店低于30元/盒價格的很少,陽光印網每盒16元,而其實成本只需4元。”張紅梅認為,對于用戶來說,就是幫企業省很多錢。因為互聯網的模式可以把每日集中起來的訂單做成“團購”,這個有點像滴滴拼車的道理,都要從A點到B點,同道的人拼車均攤成本就便宜了。其他的產品也是一樣。同品類的集中到一家去供應,所以會有更便宜的價格。
此外,每一個城市的供應商都是很難“砍價”的,而他們可以在陽光印網的后臺系統中“團購”,系統自動生成更低的優惠價。張紅梅說:“我們在全國有3000多家合作的供應商,到年底可能會達到10000家,當這個基數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的議價能力和供應能力都越來越強。”
“我想說企業如果選擇我們,一方面是顯性成本的降低,還有一種隱性成本的降低。”張紅梅表示,所謂顯性成本是指采購的價格比市場價格低20%;隱性成本則在于公司可以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還可以對接公司的IT系統,增加工作效率。
探因:核心競爭力來自“后臺系統”
陽光印網每日有來自中小企業的幾千訂單。看上去紛繁復雜、雜亂無序的訂單,實際上在企業勾選產品的同時,陽光印網的后臺就已開始幫助做標準化了。比如說,同樣的紙張、同樣的地區、差不多數量等都是可能被標準化的參數。陽光印網的后臺系統在中間做了一層很“厚”的服務。后期,供應商接收到的都是被專業化解讀過的標準化訂單。在整個平臺供應鏈上,標準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你提不出的需求,沒有技術提供不了的需求。如果你沒有想法,再強的IT技術也做不出來。”張紅梅說:“公司從2011年創辦,2012年底才上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干什么?就是在做產品標準化的系統、對供應鏈的整合、流程再造等工作”。
同時,陽光印網平臺上會根據供應商提供產品的品質是否達標、交付及時等維度進行打分和分級,分數高的供應商將得到更多訂單。
另外,針對如何保護用戶企業的商業秘密問題,陽光印網也特別重視。在陽光印網公司內部,不允許工作人員看同類競爭企業之間的訂單,比如說都是負責外賣的,團隊之間就有防火墻,系統之間是不可以看的。到了各地的工廠,印刷廠也會嚴格要求對數據予以保密。
展望:期待央企、國企成為新客戶
“央企、國企采購最該選我們,因為價格透明”。張紅梅表示,自己的團隊正在努力開拓市場,期待央企、國企也能成為新客戶。現在已經有很多用過陽光印網的民營企業老總,感受到陽光印網給他們帶來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
實際上,定制品、印刷品是一個價格不太透明、很難預測價格的產品,但這家基于“互聯網+”的平臺不一樣,所有的產品都是透明的,有明確的交貨時間。如今,央企采購也會選擇京東,張紅梅希望能用自己公司的成功案例去影響他們,而不是一家一家去“死磕”。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印網可與集團企業的IT系統做對接,所有采購直接通過信息流進入系統,都無須錄入。每個區域、城市,甚至部門,所有采購的SKU都是在網站多品類的、多SKU覆蓋的。“很多大的央企、國企、集團性企業完全可以用我們的平臺打印、購買印刷物料。”
同時,陽光印網的國際業務也剛剛起步,目前已經有上百單的訂單量,超過20多個國家的用戶,下一步將會成為一個國際化向全球進行市場營銷類物料供應的公司。
人物張紅梅:中國“互聯網+印刷”時代到來
張紅梅是一個跨界連續創業者。1992年,張紅梅創辦一家印刷公司。在1999年,互聯網剛在中國興起,她敏感地開始嘗試基于互聯網的印刷方式,但是由于當時互聯網基礎設施技術不成熟,支付系統不完善等,她的嘗試并不成功,敗下陣來。
2004年,張紅梅創辦了一家投行,主要經營資產處置和并購業務。2011年,置身投行的張紅梅始終關注著互聯網世界的發展,深入研究中國印刷業互聯網化的新途徑,經過長年對國內本土市場的分析,以及對歐美市場同類公司的商業模式研究后,張紅梅把握時機,開始籌辦陽光印網。到2012年,陽光印網正式上線,把中國傳統的印刷業務搬到互聯網上。
中國印刷行業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同時這一行業規模仍在快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10月,印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2013年相比,增長10.2%。
在張紅梅看來,印刷行業1萬多億的盤子還沒有被互聯網深挖過,5000萬中小企業印刷和營銷類物料也蘊藏著巨大市場。“這是我用互聯網方式改造印刷業的一個原因:傳統印刷業二十幾年來,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都是由銷售員‘刷臉’的模式。現在的時代應該是靠品牌、靠網絡的時代,而不是靠‘刷臉’的時代”。
“過去,傳統印刷廠去找單一大客戶,或者找幾個中等客戶,就可以活上十幾年。相信未來一定不是這樣。”張紅梅稱,未來是工業4.0的時代,是一個C2B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是通過線上、網上提交訂單,這樣的工廠,如果企業的規模不夠大,IT系統跟不上,信息流跟不上,很容易就跟時代脫節了。
張紅梅認為,印刷業一定很需要供應鏈的整合者,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更低價、更物有所值的服務。她判斷中國“互聯網+印刷”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