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2015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在廣西南寧開幕,展會上四川匯德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羌文化創意產品受到觀眾喜愛。
在四川,像匯德軒這樣的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數量達3萬個,文化類上市公司達6家。2014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200億元,居中西部前列。
數字的背后,是四川文化產業的三道加法——“文化+”推動文化與其他領域跨界融合,“創意+”讓文化資源點石成金,“項目+”把一個點放大成一個地區的新業態。
“文化+”
跨界融合,文化業態多樣化
“快去下載‘天府瞳’,可以看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直播。”5月29日,成都市民王媛向深圳的朋友推薦“天府瞳”。通過這款軟件,可收看各種熊貓視頻、圖片、趣事,還能認養熊貓,猶如親臨大熊貓基地。“天府瞳”項目擬運用云存儲、CVS技術、流媒體技術,在移動互聯網終端上通過APP打造一個四川文化產業推廣平臺。“依托這個平臺,讓互聯網‘+’出更多特色文化產品。”四川文化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張成說。
這是文化與互聯網的碰撞。在5月13日至18日舉行的第十一屆深圳文博會上,四川展館亮出“文化+”戰略:文化+科技,文化+互聯網,文化+生活需求,吸引了不少觀眾。
實際上,“文化+”這一理念最近被頻頻提出:5月9日在成都舉行的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實業家不約而同提到文化產業如何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學勤提出將思維轉換為“文化+”推動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文化+’可以理解為文化融合后附加值的提升,‘+’的后綴可以是產業、商品,甚至是城市建設。”
三星堆博物館積極嘗試古蜀文化與時尚產業的融合,5月17日,2015年世界超模大賽全球總決賽開幕式在三星堆博物館舉行。三星堆博物館宣傳營銷部部長林維說,跨界活動必須搞,“我們要向公眾傳遞一個信息:三星堆古老但不古板。”
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文化新業態不斷涌現。成都、綿陽作為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成效明顯。
“創意+”
點活資源,文化產品更有生機
近幾日,四川匯德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李汶軒忙著與深圳康藍進出口貿易公司談判,“參加深圳文博會期間,有3家外貿企業想與我們合作,最后我們選定一家。”李汶軒的底氣來自對公司文化創意產品的自信:羌紅、木雕、羌繡、手工漆器……每件原創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個關于羌族的歷史傳說或民風民俗。“這些產品代表了純正的羌族文化特色,經過文化提煉后成為精致的文創產品。”深圳康藍進出口貿易公司總經理張欣說。“前期投入很多人力、財力搞創作,才會有現在的收獲,許多來北川旅游的客人都會帶一件我們的產品回去。”李汶軒說,公司文創產品去年下半年投入市場后十分受歡迎,今年預計能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這對于一家剛剛起步的民營文化企業來說,已是好成績。
通過創意設計,樂山開發的“井研農民畫·印象藝術品”系列延伸產品很受歡迎,目前已有瓷藝鄉愁、中國折扇、真絲彩巾、蘭箋雅韻、美飾精裝5個系列。“通過了解文化創意市場趨勢,產品做到精致實用,才能吸引更多人購買。”四川井研農民畫研究院院長李旭東說。
去年9月,省政府公布《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4-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本身的產業規模很小,但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撬動力不可估量。”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蔡尚偉從《行動計劃》中梳理出創意可以“+”的7大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信息業、建筑業、消費品工業、旅游業、農業和體育產業,他認為這些都是最接地氣的產業,“創意產業融合能進一步提升附加值。”
蔡尚偉的觀點已有實踐印證:羌繡傳承人楊華珍將創意賣給國際大牌,不僅提升了羌繡的國際影響力,還大大提升了羌繡的產品附加值;九寨溝藏族祥巴藝術中心將木刻版畫印在手機殼、抱枕等創意產品上,其專營店日銷售額近萬元。
“項目+”
點、鏈、片,加出一方文化新天地
在綿陽,位于“1716創業工場”的武道數碼科技根據羌文化為背景,創立大型3D網游《古羌傳奇》,1個月內注冊用戶突破20萬。“我們還計劃設計以游戲人物形象為主題的T恤、鼠標墊等衍生產品。”武道數碼科技行政副總經理鄭巧平說。
2015年,我省54個項目被納入國家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庫。其中成都中國絲綢文化產業創意園等47個項目被列為一般重點文化產業項目;蘆山縣烏木根雕藝術城等6個項目被列為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重點文化項目;遂寧世界荷花博覽園核心區(圣蓮島)建設項目被列為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以項目為點,聚點成鏈。深圳文博會上,四川推介了126個文化產業項目,涉及文化旅游、出版發行、影視產業、演藝娛樂、印刷復制、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等七大業態。
近日,家住都江堰市的李明華的朋友圈被“萬達”刷屏:萬達集團擬投資千億元在成都打造和運營一批國際水準的文化旅游、城市現代服務業綜合體等項目。其中,萬達文化旅游城項目將投資約550億元,集聚文化、旅游、商業、酒店等多種業態,涵蓋電影、演藝、主題樂園等各類游樂元素。“都江堰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城市,有了這個巨頭項目牽引,未來發展一定更好。”李明華說。
從項目,到產業鏈,到園區,文化產業正蔚然成勢。目前,我省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個(成都市、綿陽市),國家級動漫游戲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3個,省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2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44個。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總資產超千億元,直接解決就業人口超過1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