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民的悲劇一樣,很多東莞的企業也走向了生命周期的盡頭。當地流傳的說法是,“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至少有不低于4000家企業關門”,但這一說法始終沒有得到官方確認。而在此之前的5年,即2008年至2012年,公開的數字是,“7.2萬家企業被關閉”。
但彌漫在東莞空氣中的,并非只有悲觀的氣息。東莞工商局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東莞制造業數據強勁,1-3月東莞市新登記制造業市場主體6014戶,同比增長25.31%。東莞市工商局方面分析稱,今年一季度新登記企業的行業已出現新趨勢,比如生物、環保、智能、光伏等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市場主體竟有152戶。
死亡和新生并存在這個中國制造業重鎮,東莞正在開啟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的生命周期。與改革開放之后意氣風發的變革不同,這次東莞的轉型可能要復雜和痛苦得多。
不一樣的倒閉潮
謝文峰決定提前收車,他已經在這座城市中奔跑了一天。在接下來的三個小時內,這位私車拉客的車主可能會出現在路邊的任意一個閑聚人群中,隨便聊點什么。
至少在兩年以前,謝文峰都會忙碌到晚上11點以后,他所在的厚街鎮是東莞制鞋工廠最密集的地方,沒有人知道這里到底有多少企業和工人,那些作坊式的工廠很少會進入到官方的公開報告中。
謝文峰已經在厚街鎮生活了15年,最熱鬧的時候,擁堵和嘈雜曾讓他不堪忍受,180分鐘工作時間的縮減,讓謝文峰目睹了繼2008年以后,中國制造業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企業倒閉潮:大大小小的工廠不停關門,熱鬧的廠房冷清下來,招工的牌子到處都是。
厚街鎮的一個工業園區日漸凋敝,鼎盛時期,這座園區有將近30萬農民工,而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一家3月10日左右剛剛關廠的老板抱怨,“我們已經到了讓工人回家發動老鄉來廠里工作的地步,結果還是招不到工人”。
沮喪的情緒在工廠之間蔓延,但外貿訂單的恢復掩蓋了這一問題,大部分中小企業試圖找到繼續留在這里的理由。
中金所高級宏觀經濟研究員趙慶明[微博]在今年3月份前往東莞調研企業。他的感覺是,“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理由是,“盡管還存在用工難和利潤不高的問題,但訂單的恢復使企業有了生產的動力”。
這是合乎邏輯的。厚街的大部分產品供給市場為歐美、俄羅斯等國家,2014年以來,除了俄羅斯市場繼續低迷外,歐美市場緩慢復蘇。此前,自2008年以來,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市場需求普遍不足,訂單萎縮也一直困擾著中國的供應商們。
但如果只要訂單恢復就可以挽救這些工廠的話,那諾基亞[微博]一定會為自己關閉在東莞的工廠感到后悔。今年春節以后,微軟[微博]逐步關停了諾基亞在東莞的工廠,并計劃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
而根據公開報道,目前,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計劃進一步推進制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耐克、富士康、歌樂、三星[微博]等世界知名企業也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
但實際上,訂單的恢復沒有能夠挽救這些企業,倒是巨頭企業的持續外遷或者倒閉,引發了東莞電子儀器儀表制造類企業的倒閉潮。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電子儀器儀表制造、紡織服裝鞋帽、塑料制品及金屬制品等行業,分別占全市倒閉關停企業總數的44.1%、11.8%、7.6%和7%,合計占比70.5%。
這樣看來,這一輪倒閉潮和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倒閉潮有著本質的區別。“2008年,三來一補的外貿型企業倒閉,更多是受到外需萎縮的影響,屬于市場原因,”東莞本地學者龔佳勇分析認為,“這一輪的倒閉,更多的是產業因素,即傳統代工類工廠依靠的產業基礎不復存在”。
也就是說,低端制造和代工類企業正在喪失產業發展的土壤。這足以給東莞制造乃至中國制造一個警鐘,他們面臨的是產業的變遷,是人力資源、土地等要素完全改變環境下的一個挑戰。“可以確定的是,那些自身運營水平沒有得到改善,又沒有品牌和技術的代工類企業,正在退出,屬于他們的時代結束了。”智石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曾在2008年前后到珠三角進行調研。
龔佳勇把這種現象稱為“搭便車”時代的結束。過去是幾年,低端加工制造為中國經濟貢獻了原始積累,但也消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在他看來,目前的制造業已經到了買車票的階段。龔佳勇稱,“這個車票可能是技術、創新或者其他,但對大量加工制造類企業來說,他們必須找到對中國經濟新的貢獻方式,否則,外貿的短暫回暖很有可能是他們的最后一班車。”
“買車票”
在東莞制造業由“搭便車”到“買車票”的變遷中,郭罡明顯感覺到本地中小企業購買欲的提升。
郭罡是世恒機械銷售部總監,后者是盛鼎集團旗下的企業,以生產高性能全自動平壓平模切機、平壓平模切排廢機和全自動燙金機為主業,主要為珠三角的制造類企業提供設備支撐。
珠三角人力成本的上升讓郭罡的客群發生了變化。五年前,以香港、臺灣和美國為主的外資是世恒機械的大客戶。本土小廠則舍不得投錢買高級設備,寧愿多請幾個人,多買幾臺手動或是半自動設備。不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一切卻顛倒了。
外資廠的購買力逐漸在下降,尤其是在近三年。原本不愿意高額購買設備的本土中小企業則開始頻繁地參展了解行情。在4月初的印刷展上,郭罡有點失落。那些臺灣、香港和美國的老客戶來得一屆比一屆少。“這說明他們的購買欲望越來越小了。”郭罡嘀咕著。前來詢問的,基本上是以珠三角和長三角為主的本土客戶。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