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
①2014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6本,比去年少了0.21本;
②人均每天讀書時長為18.76分鐘;
③人均每天互聯網接觸時長為54.87分鐘;
④僅2%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
中國人真的不愛讀書?
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仍在“谷底”,不足5本,遠低于早先調查顯示的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俄羅斯55本,以色列64本。中國,出版大國,卻被稱為“世界人均讀書量最少的國家之一”。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會不會是閱讀習慣改變了?轉向了電子閱讀?小編倒是覺得,非紙質閱讀也是閱讀。
未成年人群圖書閱讀量較上一年有提升
雖然去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出現了同比下降,而數字化閱讀的領先勢頭越發明顯,但業內人士認為:傳統紙質圖書的地位仍然無法撼動。以未成年人的閱讀情況為例,2014年我國未成年人群的圖書閱讀量較上一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我國14—17周歲未成年人課外圖書的閱讀量最大,而0—8周歲兒童的親子閱讀對傳統紙質圖書的需求持續攀升。
國民手機閱讀接觸率首超過50%
調查還顯示,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手機閱讀接觸率首次超過50%,手機閱讀時長首次超過半小時,達33.82分鐘。手機閱讀接觸者最喜歡的小說類型為言情,占到26.3%,其次為武俠、青春和玄幻類。
數字化閱讀期待深度體驗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化閱讀的趨勢已經確立,但和傳統紙質圖書相比,如何避免碎片化的數字化閱讀,提升讀者的深度閱讀體驗,是今后數字化閱讀必須解決的問題。雖然在線和移動閱讀的讀者比例明顯上升,因為閱讀方式的局限,“碎片化閱讀”的現象還比較普遍。相對傳統紙質圖書的深度閱讀,數字化閱讀需要更加深入、系統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