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午,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經濟學家談經濟: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午餐會上表示,中國過去不都是兩位數高增長,一超過9%就會通貨膨脹,超過兩位數增長從來都是過熱增長,現在到7%才是正常,才是常態,過去的是“變態”。
樊綱表示,首先現在大家一致都在說“中國經濟從過去的兩位數高增長現在降到了中低增長”。首先這句話里面有三個錯誤,第一個錯誤,過去三十年中國不是年年都兩位數高增長,只有少數的年份達到了兩位數增長。從1997年到2003年之間,都是7%或8%的增長,而且那時候還有通貨緊縮。
第二,中國過去所謂兩位數高增長,但其實GDP增長速度一超過9%就一定通貨膨脹,一超過10%、真正到了兩位數之后則一定又是通貨膨脹加資產泡沫,所以兩位數從來都是過熱增長。過去世界上有若干個研究小組在研究中國所謂的潛在增長率,稱所謂的正常增長是在7%到9%,現在的7%完全屬于正常范圍。
第三個,在世界范圍內,7%的增長仍然是高增長,不是中增長,正常的增長能在若干年內保持7%也是一件好事。“現在說‘新常態’,但過去的10%是老常態嗎?過去10%不是老常態,那是變態,回到7%到8%是回到常態。”樊綱說。
最后就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問題,樊綱表示,潛在增長率說起來“很玄”,去年開始做“十三五的”前期研究,我們的結論基本是7%左右是完全能夠達到的,最低也是6.5%,這就是一個區間。總的來講,增長潛力沒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