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國際印刷周2015年紙上創意藝術展觀展思考
3月11日~14日,2015年中國(上海)國際印刷周紙上創意藝術展在滬舉行。創立于2013年的藝術展,每年舉辦一次。這個彰顯創意特色的展覽,為設計者和印刷企業搭建了一個對接的平臺。2015年紙上創意藝術展上,來自全國選送的包裝、書籍裝幀和紙藝等500余件設計作品,讓參觀者領略到了創意與印刷融合的成果,而聆聽海峽兩岸設計界探討包裝設計產業化發展之策,更是讓業界收獲良多。
創意設計激發價值
設計能否創造價值?臺灣的實踐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在臺灣,創新又環保的包裝設計已經帶動起龐大的觀光“伴手禮”市場。臺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黃國洲在為大家分享了臺灣鳳梨酥、茶葉、稻米等本土產品的包裝設計案例后指出,用文化創意可以創造出更有附加價值的包裝,“一些精心設計的包裝創造出來的產值會很不一樣。用我們設計的力量創造無限的財富,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為很多知名企業做品牌和產品包裝設計,包括新東方、海爾、360等。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前就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服務蘇寧10多年,看著它從最開始一個地方性的家電零售企業變成現在的超越電器,投資房地產,成為2013年的民營五百強之首。”北京東道設計公司董事長解建軍“曬”出了自己公司創業“成績單”,引來一片驚羨目光。他深有感觸地說:“長期以來,設計的價值被低估了,應該得到全新的認識和釋放。”
有專家指出,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符合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當我國居民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以上時,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和對設計的需求會達到新的高度。上海紫丹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陸衛達表示,紫丹印務近年來重新培養起自己的設計團隊,正是看到了這種市場形勢的變化,“客戶觀念也在改變”。陸衛達如是說。
為設計者與企業對接搭建平臺
制造業轉型升級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現在我國制造業的軟肋是做下游和做加工的多,做高端研發和設計的少,印刷業也是如此。“如果印刷品在設計、印刷、裝裱等環節能融入更多創意設計元素,那印刷業就能跳出單純的加工服務范疇。”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李新立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在印刷周上設立創意藝術展的初衷便是為設計者和印刷企業搭建一個對接的平臺。
記者發現,在本屆紙上創意藝術展上,燈罩等家居創意用品,卷軸式書籍,創意臺歷,牛皮紙女包、錢包,便攜式棋盤等以紙為載體的創意作品層出不窮,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濃厚興趣。在北京印刷學院送展的“干果包裝”設計盒前,兩位來自云南宣威一家食品公司的女士駐足觀看了良久,最終向工作人員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希望能與設計者接洽,為自己公司的鮮花餅設計包裝禮盒。
組委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今年被評為包裝創意設計類金獎的作品是福建一個年輕團隊設計的“紙筆”,整支筆的筆桿、筆帽都用再生紙制作,既環保又非常適合批量生產制造。“這也是我們在征集作品中明確提出的要求,比如包裝設計類參賽作品要突出功能結構科學合理、方便推廣應用的特點。”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由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開發的“第一印”國際印刷平臺正計劃為“紙上創意藝術展”涌現出的設計師提供展示空間。“我們希望展會結束后,這個對接平臺仍能在線上存在,繼續發揮橋梁作用。”
企業設計研發熱情不夠
或許是升級融合之路才剛剛起步,展會辦到今年也才第三屆。記者注意到,本屆紙上創意藝術展征集到的500多件創意作品中,70%為學生作品;展會現場,前來觀展的也以學生為主,企業參與熱情似乎不夠。專家呼吁,設計公司、設計師要“往下走”,深入企業的工藝層面,從而實現“落地”;而企業需要“往上走”,加強設計研發和投入,只有兩者正真的“對接”,升級和融合的問題才能解決。
展會期間,在一場“設計師與包裝企業家對話”的活動上,受邀嘉賓也都表示出相關的擔憂。上海界龍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沈偉榮認為,培養設計師團隊需要比較高的費用,所以應該根據企業經營狀況而定。他表示,界龍在獲得了上海市政府資金支持后,建立了印刷包裝創意數字高端服務平臺,邀請設計師入駐平臺,創新性地實現了設計、打樣、規范、物流等一系列流程的完整運作。
上海理工大學藝術設計系教授應雷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設計師的態度:“設計師不是藝術家,而是設計人員,他的工作應該是以應用為導向。”他認為,一個設計師不僅要懂設計,還要懂印刷材料、印刷工藝和營銷,要對企業和客戶高度負責。
上海小林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國強則認為設計師要聚焦專項設計,不要貪大貪全,這樣是沒法做好設計的。他分享了小林印務正在實踐的一種合作方式,即企業提供實踐基地、數據庫資料等,而設計師則負責做好前端設計,“雙方通力合作才是雙贏之道。”他說。
此外,版權保護必須融入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才能促進產業蓬勃發展。紙上創意藝術展能為創意設計作品提供版權登記服務,就是非常好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