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造紙業以木材或草漿為原料,在造紙的過程中需要制漿從而造成資源破壞,環境污染。而再生紙是以廢紙作為原料,將其打碎、去色、制漿,并經過多種工序加工生產出來的紙張。據測算,每噸廢紙可生產大約0.85噸再生紙,同時可節省木材3立方米、節水100立方米、節煤1.2萬噸、節電600千瓦時,因而被譽為低能耗、輕污染的環保型用紙。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紙張消費量每年約有3500萬噸,以廢棄1/3計算,每年可回收利用的廢紙達千萬噸以上。面對如此多的再生紙生產原料,國家開始大力扶植再生紙產業,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全國各地陸續建起一批廢紙打包廠,專門供應有處理廢紙能力的造紙企業。目前中國現有制漿造紙企業3700家,具有一定規模的100多家,已有相當多的企業使用廢紙做原料。
我國再生紙目前主要應用于紙板和紙箱、包裝紙袋、衛生等生活用紙、新聞用紙和辦公文化用紙5個方面,其中,紙板、紙箱是應用規模最大的一個領域。記者來到位于浙江省嘉興市的紙品制造企業,這里的產品便是用再生紙制造的紙箱。“工廠所使用的都是再生紙,加工后就成了外包裝紙箱和紡織業常用的紙管。”嘉善晟豪紙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壽君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在德國,再生紙目前已成完整體系,再生紙利用率達到了80%以上。同處亞洲的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再生紙,目前,日本市場流通的紙制品中,再生紙所占比率已經達到了60%。
我國人均森林面積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國既是造紙大國又是紙消費大國,紙張年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帶來了沉重的環境和資源壓力。加快推進廢紙回收利用、推廣使用再生紙,對保護并不富有的森林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紙每日觀察】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紙和紙板的消費量猛增,從而導致我國紙漿生產和消耗量快速增長。廢紙漿作為中國造紙工業最大原料來源,廢紙漿在造紙行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2012年中國廢紙進口總量約3007萬噸,2013年進口廢紙2923.6萬噸,廢紙漿需求量劇增,但是國內廢紙回收量及廢紙質量卻并不能滿足廢紙漿生產的需要,因此我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廢紙。
2014年7月,由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負責起草的《廢紙分類等級規范》(SB/T 11058-2013)已經商務部審核予以公布,并于2014年12月1日開始實施。這是國內首個對廢紙分類和等級進行詳細劃分的行業標準。2014年8月,環保部公布“關于組織修訂2014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意見函”。根據意見函要求,環保部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圍繞文件中的禁止、限制、自動許可進口類固體廢物名錄,提出修改建議或修改的充分理由。可以看出,國家正在努力完善相關政策,對很多紙企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它將激發更多的企業參與,促進國內廢紙回收體系建設,相信未來的國廢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評論為中國紙業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