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梁山縣是水滸故事的發源地。近年來,當地的專用汽車、出版印刷產業異軍突起,“中國專用汽車產業基地”“中國出版物發行產業基地”成為梁山兩張亮麗名片。今天,梁山人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的每一條高速公路上都有“梁山制造”的專用汽車,大部分省市都有“梁山研發”的教輔資料。然而,20年前,這里曾被扣上“禍車基地”“盜版基地”的帽子,讓梁山人抬不起頭。梁山是怎樣擦掉這兩張“名片”上的塵埃,實現鳳凰涅槃?近日,記者來到梁山進行深入采訪。
改革開放初期,梁山縣趙固堆、小路口一帶黃河灘區的農民,從外地批發來教輔類圖書,向附近縣市推銷。后來,有人鋌而走險,干起了盜版盜印,梁山一度成為山東乃至全國文化市場重點管理縣。
蹣跚學步的民營出版印刷業該何去何從?是一棍子打死,還是因勢利導,助其飛得更高?梁山變堵為疏,2004年成立獨立建制的縣新聞出版局,歸口負責全縣出版印刷工作,還成立了梁山縣書刊發行業協會。他們堅持自主研發,堅決杜絕盜版盜印。一時間,梁山的圖書出版業秩序井然,市場份額逐年擴大,僅在國內高中教輔市場,梁山就占據三四成,被業內稱為“梁山書業現象”。
天成書業總經理孫胤華見證了梁山書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亂到治的過程。2001年,孫胤華在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后,注冊了梁山縣第一家正規出版教輔圖書的公司——“水泊書店”。他為了編好書不惜代價,為請到高級資深老師,幾乎把人家的門檻都踏破了。最終,孫胤華堅持創新的誠意打動了他們,促使企業由弱到強。
與孫胤華一樣,嘗到創新甜頭的還有山東金榜苑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王朝銀。當年,面對“‘泥腿子’還想編教輔書?”的冷嘲熱諷,王朝銀不以為然,他北上南下,聘請資深編輯300余人,簽約1200余人的名師研發團隊,組建了一流的編輯和作者團隊,走出了一條獨立研發的路子。其中,高三總復習類教輔書已占全國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
如今,梁山傳統紙質出版正向數字出版轉型。縣里規劃了占地300畝的數字產品出版研發、電子商務中心,已完成投資3億元,完成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山東理工大學分別在金榜苑、天成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金榜苑公司組建了全媒體數字教育、91淘課網等資源平臺,由各地名師錄制的高中微課堂視頻已上傳15000余部,初中、小學、幼兒微課堂10000部,學生完全可以在網上定制符合自己的線上學習輔導課程。
去年,梁山縣教育圖書銷售碼洋120億元,同比增長15%,數字產品銷售額達8億元;今年預計銷售碼洋130多億元。圖書研發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帶動了印刷業的迅速崛起,梁山縣印刷企業年承印量超過150萬令紙,從事圖書研發和印刷業的人員已達3萬余人。梁山出版印刷書業園先后被評為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山東省十佳文化產業園區,并被中國書刊發行協會授予“中國出版物發行產業基地”稱號。